日照香炉(lú)生紫烟,遥看瀑(pù)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yí)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译文
注释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9-330页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13-316页 3、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67页
猜你喜欢
夜听萧萧未涨溪,朝行滮滮已成泥。
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野菊枝长半狼藉,江枫叶落正凄迷。
行人也识龟堂老,小榼村醪手自携。
姓字不须通,从来号放翁。
月明登暑雪,木落过秋风。
处处题僧壁,时时卧钓篷。
始知侯万里,未必是英雄。
怀器潜山泽,逢时起薜萝。
星辰占宝剑,雷雨化龙梭。
禹穴书虽富,浯溪石未磨。
门闾更须筑,有子继三科。
泽国霜迟木未疏,秋来更觉爱吾庐。
芭蕉绿润偏宜墨,戏就明窗学草书。
流年冉冉不容追,余息厌厌只自知。
马革裹尺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
林蝉委蜕仙何远,巢燕成雏去已迟。
触事尔来多感慨,北窗闲赋早秋诗。
微疾经旬近药囊,往来巷陌未全妨。
时时小雨知春近,处处闲身觉日长。
林外鼓歌闻赛庙,怀中茶饼议租桑。
两京梅发今何似?送老流年只自伤。
我悔不学农,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穑事,十月毕农功。
我悔不学医,早读黄帝书,名方手自缉,上药如山储。
不然去从戎,白首捍塞壖。
最下作巫祝,为国祈丰年。
犹胜业文辞,志在斗升禄。
一朝陪众隽,所望亦已足。
岂知赋命薄,平地成怨仇。
生为马伏枥,死为狐首丘。
已矣何所悲?但悔始谌错。
赋诗置座傍,聊以志吾怍。